当前位置: 首页 > 玉缘 > 收藏故事

翡翠收藏史上的名人效应

2025-08-25 14:15 | 来源:网络 | 编辑:小编

翡翠一词由来已久,东汉许慎编著的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中就有了这个词:“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指岭南地区一种鸟类。后来人们就用“翡翠”一词表述这种色彩艳丽的玉石。

清乾隆之后,翡翠开始了大规模的使用。中国有8000年的玉文化,在清朝以前和田玉一直担当玉文化的主角,后来翡翠这种或红或绿或紫或白的玉石一经出现,就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并获得“玉石之王”、“帝王玉”的美称。

文化情结翡翠与华人的不解之缘翡翠,在华人的心灵深处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它那仿佛蕴含生命之灵的翠绿,流淌着勃勃生机,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活力色彩;加之那细腻入微、温润如水的质感,完美契合了中华民族对于美的独特追求与审美情趣。历经三百余年时光洗礼,翡翠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情感之中,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与情感寄托。无论是精致玲珑的翡翠首饰,还是气势恢宏的翡翠玉雕山子,都展现着自然与艺术的和谐共生,它们都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承载着华夏儿女深厚情感与中华文化精髓的艺术瑰宝。

名人效应翡翠收藏的推动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掀起如此规模的翡翠时尚,我们不能不研究引领这一时尚的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最著名的、对翡翠非常痴爱的两个女人:第一位是慈禧太后;第二位是宋美龄。

微信图片_20250825142649.png

1)慈禧太后与翡翠据说,故宫现今存留下来的三万多件玉器中,有二万多件都历经了两个人的把玩和收藏,他们一位是执政时间长达60年之久的乾隆皇帝,另一位就是垂帘听政46年的慈禧太后。可以说,自慈禧与翡翠“结识”后,一直对其钟爱有加。明末清初,翡翠经缅甸传入云南,所谓的“玉出云南”就是如此。慈禧时期翡翠收藏热兴盛于我国。翡翠传入中国之后,皇宫贵族都很喜爱,因此,翡翠也被称之为“皇朝翠玉”。慈禧太后对翡翠的热爱达到了几乎疯狂的地步。慈禧与翡翠左右相伴,在她居住的长春宫里随处可见各种翡翠玉器用品。饮茶用的是翡翠盖碗儿,用膳用的是翡翠玉筷。头发上插的是翡翠簪子、手指上戴的是翡翠戒指,手里经常把玩的是一颗翡翠白菜。因为慈禧太后对翡翠的格外推崇,这个来自缅甸的著名特产一时间在大清王朝境内变得身价百倍,名声大噪。满色翡翠扳指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

微信图片_20250825142655.png

据说,故宫现今存留下来的三万多件玉器中,有二万多件都历经了两个人的把玩和收藏,他们一位是执政时间长达60年之久的乾隆皇帝,另一位就是垂帘听政46年的慈禧太后。可以说,自慈禧与翡翠“结识”后,一直对其钟爱有加。

微信图片_20250825142652.png

明末清初,翡翠经缅甸传入云南,所谓的“玉出云南”就是如此。慈禧时期翡翠收藏热兴盛于我国。翡翠传入中国之后,皇宫贵族都很喜爱,因此,翡翠也被称之为“皇朝翠玉”。慈禧太后对翡翠的热爱达到了几乎疯狂的地步。慈禧与翡翠左右相伴,在她居住的长春宫里随处可见各种翡翠玉器用品。饮茶用的是翡翠盖碗儿,用膳用的是翡翠玉筷。头发上插的是翡翠簪子、手指上戴的是翡翠戒指,手里经常把玩的是一颗翡翠白菜。因为慈禧太后对翡翠的格外推崇,这个来自缅甸的著名特产一时间在大清王朝境内变得身价百倍,名声大噪。

2)宋美龄与翡翠在近代名人中,宋美龄是个爱翠如痴之人。她对翡翠的喜爱很有名。20世纪30年代,有位北京翡翠大王买到一块翠料,翠色极佳,能工巧匠将它雕琢成一对手镯,款式新颖,玉质鲜艳,如水般剔透。上海青帮头子杜月笙以4万块大洋价格买到手镯。宋美龄见到杜夫人佩戴的翡翠手镯,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杜夫人只好割爱送给宋美龄。1995年的时候在美国国会纪念二次世界大战50周年的酒会上,98岁的宋美玲女士手上一对满绿的手镯,翡翠马鞍戒,胸前别着一只翡翠别针,一对翡翠耳环,格外引人注目,格外的高贵典雅。

微信图片_20250825142658.png

到宋美龄爱翡翠最具代表性的的事情就是:在1997年她一百岁生日宴会时,这位百岁老人的爱翠之情便可见一斑。当梳着传统发髻身着黑色旗袍曾经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女人出现在众多宾客和媒体面前时,人们为之一震,只见她佩戴着整套翡翠首饰:翡翠耳钉、翡翠珠链、翡翠手镯、翡翠戒指。整套翡翠首饰颜色质地均属极品。在整套翡翠的装扮下,虽已是百岁老人,宋美龄仍是那样的雍容华贵,仪态大方,尽显高贵气质。


不知是不是帝王戏和演慈溪演的太投入,戏外的晓庆老师也喜欢上了翡翠收藏,还被誉为“翡翠女王”。她从90年代就开始跟着香港的郑明明一起买翡翠,那时价格低,她的钱足够...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