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玉缘 > 收藏故事

收藏家刘文旭:有故事的翡翠才称得上珍品

2012-05-07 19:30 | 来源:互联网 | 编辑:小情人

2013年10月9日,76岁的刘文旭是退休的大学英语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刘老师不仅通晓英、法语和传统经史典籍,而且现在还在给大学生们排练他编创的京剧《邓世昌》。不过,作为京城一名翡翠收藏家,刘老师的藏品和他肚子里的翡翠故事一样精彩又经典。

   那天去刘老师家采访,一进门就看到了在阳台上的一辆“手”牌自行车,刘老师说这车产自1954年,正宗英国原装。一按车铃一声脆响,回声环绕。刘老师在铃声中哈哈大笑,说像这样的车原来有5辆呢,因为放不下处理掉了。环视刘老师的家,居室不大,陈设简单,谁知道这里“藏”着多少宝贝。
刘老师的外祖父郭布罗·子良(1856--1942)幼时就读于宗教学堂,年纪稍长,子良进了醇亲王府做管家。1904年慈禧下诏懿旨要求内务府颁文解除满汉不通婚禁令,子良的女儿少芳(1902--1990)就与北京一个汉族富商结婚了。少芳陪嫁的翡翠、珠宝洋洋洒洒有数十件之多。所以刘文旭幼年时就从外祖父和母亲那里接触了翡翠,也听外祖父讲了很多翡翠的故事。外祖父家就住在什刹海北岸醇亲王府后边的鸦儿胡同,这些年刘老师还多次去过那里,当然已经面目全非了。

刘老师说,收藏的翡翠分为极品、珍品和精品。台北故宫的“翡翠白菜”能称为是极品,而有历史沉淀的、能讲出故事来的才能称为珍品。刘老师家就有几件这样的珍品。

镇宅之宝龙凤紫砂壶

在翡翠藏品外,刘老师家有一把家传镇宅之宝--龙凤紫砂壶。

这把方形紫砂壶从壶嘴到壶把长有近30厘米,从壶底到壶盖高近20厘米。壶面的图案生动形象,色彩鲜艳,花欲开凤欲飞,让人过目不忘。壶底落款“荊溪淩萬興制”。荆溪就是宜兴的旧县名,清雍正二年(1724年)宜兴县以荆溪得名,1912年幷入宜兴。制壶大师凌万兴是清代中晚期的制壶大师,而这把壶大约是在1856年咸丰年间生产的。

刘老师说,当年外祖父到一个王爷家办事就看上了这把壶,过了若干年那个王爷家道败落,外祖父就用银元买回了这把壶,那年大概是1880年。后来外祖父把壶留给了刘老师的母亲,母亲去世时又亲自把壶留给了刘老师。

这把壶雕的是凤,那么“龙”在哪?刘老师的儿子四方寻找,终于在陕西宝鸡博物馆找到了“龙”。“龙凤”东西分飞了。后来有人想出非常可观的价格买走此壶,但刘老师表示,出再高的价不会卖。

本来刘老师来了兴致还用这把壶沏个茶和老伴喝喝,听说值那么多钱,老爷子再也舍不得了。

最珍贵的翠瓶战时失窃

刘老师还拿出了5件外祖父留给母亲的珍品。一个佛的挂件、一把梳子和外祖父的腰扣、图章、鼻烟壶。

那时外祖父在醇亲王府当管家,外祖母会刺绣,经常进府去送绣品,颇得醇亲王福晋的赏识。醇亲王有四个福晋,嫡福晋叶赫那拉氏就是慈禧太后的妹妹。有一天外祖母又进府去,正好那天福晋新得了一把翠绿的梳子,就随手把这把梳子送给了外祖母。那个翠佛挂件也是福晋送给外祖母的。

辛亥之后,满清贵族想要进大内都要有个腰牌,上写“大清内务府”,相当于“路条”。

刘老师拿出了个上写“康熙通宝”的翠方孔钱,就是当年外祖父用来挂腰牌的。

刘文旭小时候曾在外祖父家看到过一款“福禄寿”三色树干瓶,高有30厘米,属大型翡翠器物。外祖父告诉他,这个翠瓶是1918年太监偷运出宫的,外祖父巨资收购之后视为镇宅之宝,轻易不肯示人,后代子孙也只有除夕时才能“一睹芳容”。后来战争中颠沛流离,此宝物竟在逃难时被盗了,这也是刘老师母亲晚年时常念叨的一件憾事。   

工人掩护翡翠躲过“文革”

母亲长寿活了88年,1990年去世。刘老师记得,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母亲陆陆续续将这些家传的宝贝交给刘老师,那时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了。

那这些东西是怎样躲过“文革”的?刘老师记得,当时家里有个也是姓刘的世交,父亲是老中医,儿子刘贵曾当时三十几岁,冶炼工人、党员。刘老师的母亲就将这些翡翠交给刘贵曾,工人的身份成了很好的掩护,终使这些家传之宝安然无恙。

除了母亲留下的,刘老师这些年也陆续收藏了不少翠品,现在已有45件了,这些收藏件件都被刘老师把玩过,说起来件件都如数家珍。有一件红翡手把件和一个手镯是“套餐”;手把件上书“回乡偶书”几个字,蕴含深意;还有一个大的手镯,是山料,不怎么值钱,但镯子上的几个“寿”字很讨喜,刘老师感觉拿在老人手里很有意义。

70岁去缅甸走“场口”

2007年,年已70岁的刘文旭作为翡翠收藏家去了缅甸,他到了缅甸的第三大城市曼德勒。曼德勒位于缅甸北部,城郊西北方向是野人山,覆盖着原始森林。山脚下一条河叫雾露河,也称乌龙江,沿着河自西向东依次是缅甸翠玉的十大“场口”,分别是龙肯、大马坎、会卡、帕敢、香洞、后江、南其、雷打、莫西沙、林岗。刘老师一行考察了所有的场口,他说,有经验的收藏家一看翠品就知道出自哪个场口。

 在一个叫帕敢的场口,他们看到挖玉工住在简陋的铁棚里,一下雨,铁皮屋顶就沙沙作响。挖玉工每人每天挣10美元,刚刚够一日三顿饭。

自从600年前在雾露河上游两岸百余里的河床内发现翡翠,贫苦的掸邦农民就蜂拥而至,冒酷暑,迎瘴气,排干河水在河底挖玉。600年来不知有多少百姓为挖玉而死于疾病。

曼德勒的夜生活枯燥单调。刘老师他们走在大街上,没有公共汽车,出行的人们花半个美元,坐在一个2.6米长的木排上,前面一个青年开摩托车驱动木排,极不安全。玉石公盘也就是一年一度的交易会,就在这样一个城市举行,每到此时,世界各地珠宝商云集,他们一个个腰缠万贯,一位和刘老师同行的上海珠宝商说,他手中握有500万美元的支票,走进公盘感觉就像乞丐一样。

睡觉时用肚皮养“玉”

刘老师平时在家,手里都会拿件翠品把玩,晚上睡觉会把翠件放在肚子上“养”着,怕起夜时把东西摔了,就在床边放上个厚厚的垫子。刘老师会用最美好的词来形容翡翠:生命、平和、和谐、宁静、蕴含、繁茂……

刘老师说,古人对玉爱不释手,用“守身如玉”来形容士大夫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自翡翠传入我国以后,它以璀璨光华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白玉,至今两者并行不悖,但好的翠镯价格远高于羊脂玉。“翠绿是主流色彩,它体现了大自然的主色调,象征着青春向上,生机盎然。它给人一种欣欣向荣和平宁静之感藉。它是精神的,有灵性,给人以灵感。它那种内敛、蕴藉、含蓄与我们民族的气质一拍即合。”刘老师说。

刘老师还写了不少关于翡翠的诗,其中一首《咏翠》这样写道:“池碧烟青色自安,晶莹剔透亦飘然。美人慵起镯在手,任它点点与斑斑。”

国家博物馆馆藏宋代玉莲孩 蒋卫东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 、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