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玉缘 > 收藏故事

翠友收藏故事分享

2012-05-07 19:30 | 来源: | 编辑:小情人

   芜湖古称鸠兹,是安徽省民间收藏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历史上,这里的文人雅士玩古成风,字画、瓷器、钱币和古代家具等都曾出过收藏大家,玉器也深受人们喜爱,至今民间仍有挂玉避邪的习俗。我们朱家在芜湖是个大家族,在这里已经传承了五代;我的父亲是个旧文人,生活窘迫却爱古玩玉。我小时候的玩具都是些玉人、玉串子,也自得其乐。成年后我到国外工作,先后游历了塞纳河、比萨斜塔、瑞士雪山、古罗马教堂,深深地感受到了世界历史文明的震撼,但是,心底里蕴含的对中国古玉的那股浓浓的眷念,总是让我挥之不去。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从西班牙回国创业,终于有机会开始了中国玉器的收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常言道,玉有五德:润泽为仁,锶理知中,舒扬睿智,不折有勇,锐廉自洁。作为爱玉、藏玉之人,要以“五德”为立身之本,方能弘扬传统,彰显文化。漫漫收藏之路,其中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体会颇深。芜湖的古玩圈里把假货、赝品称作“炸弹”,在藏玉的路上,第一次上手我就中了“炸弹”的埋伏,可谓出师不利。那是1998年的一天,朋友给我带来了两位看似憨厚的阜阳农民,他们拿着十几块高古玉向我诉说着这些“宝贝”的来历,曲折的情节和老实木讷的神态使我相信了他们讲的故事,花了三万多元买下了这些“红山文化”。两位农民欢天喜地地走了。我把这些“古玉”送到南京博物馆去鉴定,专家告诉我这些“红山文化”的东西全是赝品,一分不值。

  一上手就中了“埋伏”,使我颇感沮丧,不想藏下去的心都有了。一位圈里的老前辈知道了,特意找到我说:搞收藏交学费自古有之,关键是要长记性,要认真学习,长真本事,不要重复交学费。他还告诉我,藏玉要有玉德,千万不要有投机心理。总想着捡大漏,肯定要吃亏的。老前辈情真意切的话语打动了我,于是,我不但购买、阅读了大量有关玉器收藏的书籍,还千里迢迢地跑到北京、西安找专家请教,并主动结交了一批古玉收藏爱好者,向他们学习、取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交流之后,我发现市场上我国清康熙年前生产和流传的玉器资料很少,博物馆的藏品中也少有康熙年款,市面上流通的玉器大多是康、雍、乾三代的器物。尤其是乾隆年间,国强民安,玉料充足,还有至高无上的乾隆皇帝对玉器的喜爱,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该时期的玉器制作堪称我国玉器史的巅峰。我决定给自己的收藏设定一个年代和质量的起点:以收藏“清三代”的玉器为主,以收藏其他年代的玉器为辅。
 

  2000年前后是我回国创业的起步阶段,虽然事务缠身,但我从未丢弃自己的爱好。2001年初,一位朋友透露,河南安阳有一藏家的一件清代玉觚准备出让。闻听此言让我心动不已,我果断地将第二天与供应商的签约之事交给助手,立即动身赶往安阳。在朋友家里,我见到了这件玉觚,令我眼前为之一亮:这是一件乾隆年间仿青铜器的陈设器物,它的器形、尺寸和兽面纹饰都仿照古代青铜礼器制作,并有清代的独特风格,是一件难得的珍品。该玉觚是用和田黄玉制作,略有透明感,色泽深浅过渡柔和,玉质细腻、润泽,无任何瑕疵;它的雕工精细,造型生动,兽面纹饰有明显的棱角,表面呈现出羊脂样的光泽,应该是一件从清代皇宫中流失民间的陈设品。我诚恳地将自己的见解悉数告诉友人,使其深受感动。他说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古玩生意,像这样讲真话的藏家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件玉觚最后在我们相互谦让中成交。后来,京城一位大玩家途经芜湖到我家中小坐,我拿出玉觚请他品玩,他捧着这件玉觚赞不绝口,感慨地说:“你真有福气呀!这么好的东西到了你手里是缘分,要留好。这样的东西现在市面上已很难见到了。”

  2003年,一次我在上海出差,恰逢一场玉器拍卖会即将举行。处理完生意上的事情后,我匆忙赶往预展现场。这是一场完全从民间征集的玉器拍卖会,拍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普遍较差,但其中有两件玉器在众多拍品中闪烁着神秘的光彩:一件是黄玉螭龙纹鸡心佩。该佩件的螭龙眉目、齿爪、躯干和所衬云纹、飘带等细部雕琢极为精致、生动,是汲取了汉魏时期的风格,以典型的清代工艺琢成,应属一件宫庭中的玉玩。另一件是独占鳌头玉坠。以一童子骑在鳌背上,呈跃跃欲试状。这件玉坠以优质的和田玉料雕琢而成,从题材上看,虽然不是宫庭玉玩,但从工艺和玉质上看,也应是一件清代中期的艺术珍品。由于无法上手,在展橱前我徘徊、端详了半个多小时。我知道机不可失,好东西一旦擦身而过,可能就此终生无缘。我抱着势在必得的决心上了拍卖会,当拍到这两件拍品时,我果断举牌,经过数轮的竞争,我以35万元的价格,拍下了这两件玉器。

  成交后,我携带这两件玉器直飞北京,找到我的老师和朋友古方先生,古方先生对这两块玉评价很高,其中一件玉佩正是宫中玩物。这两件玉器的竞拍成功不仅丰富了我的藏品,也使我对玉器的鉴赏有了足够的信心。一次到北京开会,在朋友的引荐下,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古玉鉴定大师杨伯达先生。他仔细看了我带去的几件玉器,耐心倾听了我寻觅这些古玉的坎坷经历后,谈起了玉器鉴藏之道。他说,鉴玉和鉴瓷、鉴画同理,启功先生曾给一位友人鉴定宋代范宽的《雪景塞林图》,他仅从该画落款“臣范宽”,就断定为该画是一件伪品,因为范宽字中立,因为人宽厚,故得绰号为“宽”。当时在皇帝面前是不能以绰号相称的。这就是鉴定的人文科学依据。杨先生说鉴玉也要讲这些“理”,就是在鉴定中要结合历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那些“理”,鉴玉才能准确。杨先生的话使我受益匪浅,触动很深,有一种跨越鸿沟的感觉。多年来,我一直在感性收藏和理性收藏之间徘徊,现在终于看到了一条通往真谛的道路。我开始系统地阅读古往今来关于玉器历史和鉴定方面的书籍,我从中国宋元玉器开始,以清代玉器为重点,通过阅读和实物的对照,对中国古玉器的鉴定和欣赏终于有了一个新的升华。

  2005年的秋天,我在长安一位玉器藏友家中赏玉,一件黄玉童子吸引了我的目光,这件玉器由于玩家长久的盘摩,色浆呈现出细腻的光泽。古人对黄玉有“黄扣蒸栗”的说法,这件玉器不仅神志生动,而且通体都呈现柔润的淡黄色。我仔细地观察这件玉雕童子,发现童子头顶一撮发如短缨,细密阴刻,刀法得当。另有两撮头发左右分开,头顶有两条短辫分向两侧,后脑留发,这是典型的宋代玉雕童子的发式特征。再细看童子所持的荷叶,在放大镜下,荷叶边缘扣齿,叶脉细且长,折合的荷叶如微微张开的蚌壳,花瓣上有细微的阴线叶脉,这也是宋代器物的典型特征。我很坦诚地说了自己的见解,并认为这是一件宋代玉雕。朋友连连拍额,说这件玉器在他手里已近十年,一直以为是清中期的玉器,委屈了它。并言道:“宝物佩英雄,这件玉器的主人应该是你!”慷慨地将这件黄玉童子赠送给了我。

  多年的收藏把玩,使我摸索出了一套玉石质地的鉴定方法,不再迷信那些“故事”。我把鉴玉分为颜色、透明度、光泽、质地、纹理、杂质、工艺七个方面。首先用肉眼按七个部分进行总体观察,若是古玉,则纹饰、加工手法和沁色也是观察的重点;然后上手,用肤感等方法来确定比重和热导性。接着再用放大镜来检查,观察玉石表面的包浆、擦痕,质地机理、断口、内、外部的瑕疵,颜色的分布,造型结构和色衰体,(即颜色的衰减度)以及各朝各代的纹饰特点和规律进行断代,找出可供鉴定的依据。藏玉、鉴玉的时间长了,实践多了,使我鉴玉在圈子里有了一些知名度。作为芜湖市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我周围也聚集了一大批玩玉的藏友,大家都有共同的志向和爱好,都以传承和研究玉文化为自己人生中的幸事。我而立之年开始藏玉,10年间虽然藏玉渐丰,在一些藏玉的大家面前,我还是一个收藏界的晚辈,在藏玉的路上我是真想求得一些大学问,觅得一些好器物,为我国的玉器收藏贡献绵薄之力。

国家博物馆馆藏宋代玉莲孩 蒋卫东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 、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