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和田玉文化
2013-09-09 16:35 | 来源:互联网 | 编辑:admin
和田玉在我国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主体。
和田玉由于质地十分细腻,所以它的美表现在光洁滋润,颜色均一,柔和如脂,它具有一种特殊的光泽,介于玻璃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之间,可以称为玉的光泽,这种美显得十分高雅,而且和田玉非常坚韧,抗压能力可以超过钢铁。如果加上精巧的雕琢,真是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和品格。
中国的古籍中把昆仑山称为“群玉之山”或“万山之祖”。《千字文》中也有“金生丽水,玉石昆仑”之说。早在三千六百年到三千一百年前的商代,和阗玉已经从遥远的新疆到了商殷王都河南安阳。奴隶主贵族以用和阗玉为荣,生前佩带,死后同葬。用玉之多以十分惊人。新疆的和阗玉要经过甘肃、陕西或山西才能到达河南。
三千年前的西周时代,新疆输入的和阗玉已经成为周王朝王公大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论祭祀、各种礼仪,朝见皇帝,都必须用玉,而且有一套完整的规定。这时候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的玉文化已经基本定型了。
和田玉产地分类:
按和阗玉产出的情况,自古以来就分为山产和水产两种。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玉有山产,水产两种,各地之玉多产在山上,于阗之玉则在河边。”清代陈胜《玉记》中载:“产水底者名子儿玉,为上;产山上者名宝盖玉,次之”。将水产的叫子玉,山产的叫宝盖玉,当地采玉者则根据和阗玉产出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山料,山流水,子玉三种。
1.山料
山料又称山玉,或叫宝盖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山料的特点是块度大小不一,呈棱角状,良莠不齐,质量常不如子玉,有不同玉石品种的山料,如白玉山料,青白玉山料等等。
2.山流水
山流水名称由采玉和琢玉艺人命名,即指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山流水的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
3.子玉
子玉又名子儿玉,是指原生矿剥蚀被流水搬运到河流中的玉石.它分布于河床及两侧阶地中,玉石裸露地表或埋于地下。子玉的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因为长期搬运,冲刷,分选,所以子玉一般质量较好。子玉有各种颜色,白玉子玉叫白子玉,青白玉子玉叫青白玉子,青玉子玉叫青玉子。
和田玉颜色分类:
中国古代对和田玉的颜色非常重视,它不仅是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附含于一定的意识形态。古人可能受无行说的影响,依四方和中央分配五色玉,东方为青,南方为赤,西方为白,北方为黑,中央为黄.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其它为间色。从而将玉也分为五色。王逸《玉论》中载玉之色为:“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脂,墨如纯漆,谓之玉符。而青玉独无说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时有,而黄赤者绝无”。这是说,玉有白、青、黑、赤、黄五色,而常见为青色、白色。付恒等纂《西域图志》说,和阗玉河所出玉有:绀、黄,青,碧,白数色。椿园《西域闻见录》说,叶尔羌所产之玉,各色不同,有白、黄、赤、黑、碧诸色。以上说的是玉有五色,但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却认为玉只有白,绿两色,他在《天工开物》中说:“凡玉唯有白与绿两色,绿者中国名菜玉,其赤玉黄玉之说,皆其石琅类,价即不下玉,然非玉也。”古人对玉色说法不尽相同,经我们调查和阗玉实际上只有白、青、墨、黄四色。另外,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地区还产碧玉,也为软玉,成因与超基性岩有关,如同加拿大碧玉和新疆玛纳斯碧玉,但不属于和阗玉范围。不同颜色的玉,质量也不尽相同,如《新疆格古要论�6�1珍宝论》中说:“玉出西域于阗国,有五色……凡看器物白色为上,黄色碧玉亦贵。
中国自古以来,白色为纯洁的象征。《汉书�6�1匡衡传》:“显洁白之士。”所以人们喜爱白色。白玉不仅颜色白,而且质也好,深的宠爱,被列为珍品。